離經叛道的掙扎 Indiecast.fm不收分毫只為守好獨立音樂
人物專訪有麝自然香,何必當風立。絕好的東西,未必需要大肆宣傳,在暗處裡說著唱著也未嘗不是件好事。香港也有一團體,守著不為大眾所知的獨立音樂平台,8年前的雨傘時期,港人自發組成各個文創組織的風氣激發了Victor自資創立Indiecast.fm手機程式,由隻身一人走到今日,團隊已集結十多位成員,以「自由上載」為忠旨,宣揚本土音樂。他們堅持「用愛發電」不收分毫,將屬於Underground的故事娓娓道來。
若要談論獨立音樂,要先知當中的「潛規則」,編輯Hugo則有以下見解,「譬如電影《搏擊會》中,第一個規矩就是不能向他人提起Fight Club,件事與Indie Music很相似,我們暗自地講,會知道的人就會知道。」但隨著網絡發達,以往小眾的獨立音樂不再只活躍於Underground,並透過各大音樂平台變得普及,使我們輕而易舉就能揭開它的神秘面紗,一個有待被發現的新世界。而在Underground的世界,音樂是種語言,背後代表的精神,才是「獨立音樂」的價值所在。
忠於自己的掙扎
廣義來說,獨立音樂是在沒有主流商業唱片廠牌支持下所獨創的音樂,但有潛質的音樂人就像漆黑中的螢火蟲一樣,終有一日無可避免要走上更大的舞台。以簽公司作準則意義不大,Hugo認為Indie最重要忠於自己的風格!「有些歌手就算有簽公司有經理人,做出來的音樂都是忠於自己的。」獨立音樂講求傳播精神,像LMF、MLA等等,他們背後所寫所唱是探討人生的種種思想,相比起流行音樂,創作上比較不被商業因素影響,這才是「Indie」的最大特色。但話需如此,單靠音樂是否真的能做到三餐溫飽?「用愛發電」的心志又能維持多久呢?背後盡是血淚和堅持,「Indie」除了是向自己明志,也是在向主流世界宣戰,反抗制度化的公式,忠於自己的掙扎。
Hugo續指,「很多流行的歌曲,其實背後是有一條條的創作公式,主流聽眾容易入耳,但總有些音樂適合『圍內聽』,我們常說要『講秘密』,就是暗地裏說才有價值。」不是說聽懂獨立音樂的人比較「識貨」,而是Indie的多樣式可以讓創作者有更多發揮,同時也不必考慮迎合市場,讓音樂人可以專注地訴說自身內在的獨立精神,這些價值在流行市場上卻未能完整地彰顯。當然,流行與獨立音樂並不是二元對立的,而是一種共存的對等關係。相比之下,流行音樂當然擁有較多資源和受眾,但香港的環境,是否又有助於獨立音樂的發展呢?Victor感歎說,要做音樂,場地是必然問題,而場地發牌問題一直都是獨立香港的困局。香港時下只有一間合法持牌Livehouse,難以找到其他表演場地,也沒有聚腳點交流,以往為避免成為工廈創作者受害的加害者,音樂人會有自己的堅持,但隨著科技發達,人們甚至足不出戶便能做音樂,也失去當年因工廈問題而要與發牌問題對抗的心志。「到底有沒有地方讓一班音樂人聚在一起呢?答案是沒有,不過可能這個已經係上一代的問題,現在的創作人可能覺得就算無(場地表演),也可以自費買咪高風,錄音後以電腦程度混音,也能自行在網上直播演出,所以時代的確有所不同了⋯⋯」但即使場地所限,但相信真正熱愛音樂的人也會排除萬難,在狹縫中找到生存的出路,就indiecast.fm般像聚點轉換到網絡上,以平台方式繼續營聚力量。
抱着野心方能找到真正喜歡的音樂
時代改變,疫情使人們滯留此城,幸好也促成了香港聽眾重新投入本地音樂的契機。可惜又有幾多人願意探討音樂作品的風格及類型?「你到底知唔知自己鍾意聽咩歌?原來好多人係唔知。」搖滾、藍調、電子音樂、嘻哈、Pop、City Pop、Power Pop⋯⋯要合宜地將歌曲分類,對於大眾來說原來是個難題。這個問題又牽涉到音樂教育不足的問題,以致當下聽眾始終容易受潮流控制,卻未有興趣發掘更多認識更多。對Hugo來說,最好的進步方法就是「殺死你的偶像」。透過樂理,你會學懂分類,欣賞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,從而建立起自己對音樂的審美觀,「你就不會再盲目崇拜,殺死本來認知的偶像,甚至可以專注咀嚼音樂,講得到每首歌出色的原因。」在這個學習過程裡,抹殺偶像的形象,追求對音樂見解。藉此觀眾的品味方能昇華,就造出新一代人對音樂文化的包容度,也就是讓獨立音樂得以百花齊放的根基。
要讓大眾能更自由地接觸到更多音樂,Indiecast.fm便秉持「自由上載」的精神,只要是原創音樂,即可自行upload。在龐大的作品庫中,聽眾可如「尋寶」般尋找自己的喜好,在這個寶庫中沒有美醜標準,只有喜歡與否。Victor 及 Hugo 在乎聽眾是否可以抱着野心上來,找到真正喜歡的音樂,「你來 Indiecast.fm是要想獲得某種東西,所以聽歌時要保持open mind!」為此,他們也花費大量心力去完善應用程式內容,新手上路的聽眾可查閱編輯部的入門文章,也可進一步參考「熱門歌曲」及「經典 Indie」等分類推介。他們還特設了「精選歌單」,內裡有多達39種音樂類型,即使是創作人的簡介,也會標注所屬曲風種類。如此仔細的分類,也是一種給予香港聽眾的音樂教育之旅。其他功能還包括:搜尋歌曲、閱讀文章及播放記錄等介面,功能多樣得可婢美大型音樂平台。二人形容Indiecast.fm是一個連結聽眾與創作者的橋樑,面對眾多的未知之數及場地限制,本地獨立音樂的發展,還是要靠人一步一步走下去。
Interview & text : Iris Lo、KW
Photo:Kay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