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yson Yoshi 入血的1994

兩年前,Tyson Yoshi推出第二張專輯《2nd PRE EVOLUTION》,當時他揚言第三張專輯將會迎來重大蛻變——一個全新的Tyson Yoshi。兩年後的春天,Tyson為樂迷帶來〈1994〉這首「佬味」極重的歌曲;誓要在三十歲這個人生check point,回到他的「根」:廣東話與1994年。

九十年代與搖滾

《3rd Rocket 666》這張搖滾專輯,構思源自Tyson不想再做相近的音樂風格,「唔想咁悶」;除了九十至千禧年代的港式搖滾,他以前常聽的Simple Plan、Avril Lavigne、​​Sum 41,也成了這張專輯的重要養分。

至於最近引起很大迴響的〈1994〉,是繼〈Growing Up〉、〈Better〉、〈i don't smoke & i don't drink〉後,Tyson的第四首的廣東歌作品,亦是廣東話入詞比例最高的一首。Tyson坦言,既然香港地人人都寫廣東歌,那他自己寫的廣東歌就必定要是特別的,例如〈Better〉刻意抽走副歌部分,〈i don't smoke & i don't drink〉則帶實驗性質地把中英歌詞打散,平均分布在整首歌曲(歌曲甚至因而被派到電台的外語榜)。總之,每次做廣東歌,Tyson都猶如勇闖一個關卡;而這次男子氣概大爆發的〈1994〉,則是執意致敬九十年代,且帶有濃厚Beyond影子的一首創作。

「嗰個年代嘅戲係入血㗎,我記得嗰陣去英國讀書,有一個hard disk,裡面全部係古惑仔、周星馳、極速傳說、《旺角卡門》、龍咁威。呢一類型嘅戲,就係喺我有時掛住屋企嘅時候,慰藉到我homesick嘅嘢。」Tyson補充,正因當時歌影視三圈緊緊扣連,密不可分,故Beyond的音樂亦於不知不覺間,對他產生極為深厚的影響:「Beyond絕對影響我好深,深到我寫呢首歌先發現原來有咁深⋯⋯點解我一寫呢啲旋律就咁快、咁上手呢?就係話你知呢啲嘢係入血,只係你冇挖佢出嚟。」

在圍繞〈1994〉的眾多宣傳或討論當中,出現得最多的形容詞也許是「佬味」一詞,那到底Tyson心中的「佬味」是怎樣的?

「希望出到嚟係可以保護人,而唔係需要被保護。呢樣係最核心嘅。」Tyson補充,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樣的想法有點父權,但他卻不是從這思考角度出發;皆因他覺得只要是自己重視的人,那無關性別,他都想裝備好自身,以隨時去關心及守護身邊的夥伴。

〈1994〉除了是一首佬味很重,很適合Tyson深夜飛馳時播放的歌,同時亦是誠實紀錄三十歲的他,選擇如何與世界相處的歌。Tyson認為,從前受到挫折,可以隨時跑去跟母親或朋友抱怨,可是轉眼三十,便有種儘管在外受了傷,也要對自己說「又唔係第一次遇到」,要儘快收拾心情,繼續抬起頭來向前走的感覺:「OK,唔緊要,我係受傷,但日子都係要過,唔諗太多。」

不再僅僅為啖氣

當初的〈Christy〉,數據有,流量有,但沒有理所當然地帶給Tyson巨大的名氣,就如他笑著所言:「喺條街都冇人識你。」現在回望這段往事,Tyson慶幸自己沒有因而迷失在這場「數據」遊戲裡,反倒更腳踏實地做好音樂:「之後創作就冇一直諗住要贏自己最勁嗰首,某程度上係接受咗〈Christy〉可能就係我最多人聽嘅歌,可能唔會有嘢超越到佢;但你都要繼續做,鍾意音樂就繼續做⋯⋯你做音樂就係做音樂,唔係去追數據。」

身為地下出身的音樂人,Tyson直言前兩張專輯的他,總是帶著地下歌手的自覺——就是不做主流音樂,甚至藐視主流。可是隨著經歷與成長,心態慢慢轉換,Tyson現在反倒「咩都做」,但更講求當中一定要帶有他的獨特風格或趣味:「以前好多嘢嘅出發點都係為啖氣,但而家係為咗件事,想做好一件事⋯⋯而家內心會諗,我受夠你哋覺得我唔得,主流嘢吖嘛,一做,勁過晒你哋(笑)!」現在的他認為,假如你是一個有才華的人,不論是地下或主流,你都一定會做得到,而且做得好。真正強大的人是做什麼也可以。

Tyson平日予人的感覺一向既真性情又直率,但其實他是個相當自省的人,就像年初推出的「南、北半球」滑鼠墊商品,幽默的背後也是經過一番思量:「滑鼠墊會唔會好cheap,影響品牌形象?定係我嘅樂迷會理解到我嘅humor呢?時間無多,諗好,即刻做。」

身處這個音樂與娛樂圈子,真假說話有時難以辯明,一不留神便會墮進虛榮自滿圈套。面對這個花花世界,Tyson習慣抽身與自己對話;在人人盛讚之時,第一個站出來打醒自己:「我成日以第三身去同自己傾偈,因為我怕有盲點。有時喺呢個圈,身邊嘅人永遠讚你好勁呀好叻呀點點點,我永遠就係第一個喺腦入面衝出嚟:『收皮啦!廢呀你!渣!可以再好啲!』因為我驚有盲點,一有盲點,一自滿,就出事㗎啦⋯⋯我會用我而家僅餘嘅IQ,去諗將會發生嘅事,有時都要risk taking:『喂,驚咩啫?俾人鬧咋嘛,受得起。』好想做嘅話,計啱條數就去做。」

愛情是創作起點 也是照亮心房的光

初初因著〈To My Queen〉展開音樂旅程,再以〈Christy〉這首大熱歌曲得到不少聽眾青睞,Tyson直言愛情是他的創作起點:「好多人學一件事都係為溝女,我寫歌都不外乎係為咗溝女⋯⋯溝女係推動人類向前嘅一切(笑)。」Tyson寫歌的初衷也許是為溝女,寫著寫著,卻在音樂世界得到許多意想不到的「甜頭」,隨後便決定認真看待這件事,一路前行。

寫過很多情歌的Tyson自認在音樂以外,實在是位不浪漫伴侶:「佢(Christy)要開口講佢要咩啲,我先會講OK,收到Sir。我係『你唔講我點知啫』嗰種,比較唔浪漫,但我寫歌嘅時候就會好肉麻。」

寫下〈To My Queen〉後,轉眼六年,Tyson在巡迴演出時向Christy求婚,唱了〈would you be mine?〉這首歌,歌詞滿載他們二人真實的生活點滴,溫馨又甜蜜。對於這份愛情,Tyson認為是如同家人般的存在;只要知道她身處家中,哪怕是各有各忙,但還是感覺安心:「愛情係中和我嘅暴戾同憤怒。返到屋企,對住我未婚妻同貓,呢個家嘅感覺,令我將平時事事睇唔過眼、好有意見、好忟憎嗰一面,全部擺喺門口出面。」對於人類世界,Tyson直言時常為其感到失望,可是愛情使他知道世界上仍舊有光,仍舊有供他自在唞氣的一個「家」。

提起對當代愛情的看法,Tyson沉思良久後笑著說:「唔知喎⋯⋯呢啲好青春㗎。」他認為若要把自身價值觀加諸在更年輕一代之上,未免顯得過於「老餅」;與其說東道西,倒不如簡單一句「你喜啦」,鼓勵大家尋找自己需要的關係或愛情模樣。可是隔了一會,Tyson還是認真地說了一番話:「我覺得點都好,奉勸一句,唔好輕易玩感情,因為係會出事,嚴重起上嚟可能係性命或者人哋嘅精神狀況,係可大可小⋯⋯所以將心比己,進入一個人嘅生命,同埋決定離開嗰個人,都要諗好先做,唔好一時衝動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