拈起一杯清徹的黃金酒釀,湊近嘴邊,一陣甜甜的蜂蜜香會撲入你鼻腔;輕呷一口,讓酒精喚醒味蕾,解放冬蜜獨有的草本味;酒滑過你的喉嚨,留下一陣清新甘甜的香氣,似有若無的纏繞會令你不禁想再呷一口,這就是 Beetales 的主打產品——本地製造的 Melluna 蜂蜜酒。
品牌由三位合伙人創立,Harry就是其中一位,主力在新興農場營運,短短2年間,他們的蜂箱已經有14箱之多。春冬二季就是本港蜂農的收成期,他們會逐塊蜂板抽出,再放在透明的柱狀容器內轉動,打出蜂蜜,等到有一定份量的存貨,就會拿去釀酒及自製不同的副產品。不過醉翁之意不在酒,在港以「野化天台」實現居家養蜂令生態與城市共融才是他們的目標。
以自家蜂蜜酒及工作坊為蜂兒平反
養蜂人除了要懂得採蜜外,學習築起一個蜂箱、辦別周遭的樹種、控制箱內溫度、觀察箱內狀態、除蟲等也是他們日常的工作。採蜜後,也要學習釀酒、製作唇膏、洗手梘等副產品。種種看家本領才令不少自家製的在地蜂蜜好物誕生,不過以往聽到「養蜂」二字總是會令人聞之色變,少不免怕被追被叮,為消除人們對蜜蜂的誤解,Harry總是會在不同工作坊中毫不吝嗇分享地自己的經驗。他指初初學習養蜂時,拿起蜂板時會因不慎擠壓蜜蜂而被刺傷,更曾誤學網上的教學而遭到蜂群追趕,「不過牠們其實不會追到『天腳底』,約莫20至30米就會停下來了!」。
其實只要學對方法,不讓牠們覺得生命受到威脅,牠們就不會刺傷你。Harry現在拿起蜂板檢查時,都會湊近輕吹蜜蜂,牠們會爬開,讓他可以檢查蜂巢狀態。在工作坊中,Harry都會讓你手沾蜜糖,蜜蜂就會飛到你的手指頭上輕輕吸啜蜜糖,滿足後就會飛到其他花朵中繼續採蜜。「蜜蜂是最溫柔的蜂類品種,本來會衝入你家攻擊人的,大多都是胡蜂、虎頭蜂等肉食蜂」,肉食蜂尾端的刺和蜜蜂的不同,後者的刺只可用一次,用後蜜蜂就會死亡,所以牠們並不會貿然攻擊你。認清這點後會發現蜂兒其實並不可怕,還可以做出珍貴的蜂蜜,讓人類享受來自大自然一絲甜蜜蜜。
關於蜂物,先說蜂蜜酒,蜂蜜原本是含極高濃度的糖份,難以有微生物生長,只要注水稀釋蜜糖,讓酵母細菌在蜂蜜中發酵,就會煉成酒精,它也因而成為最古老的酒,當初的蜂蜜酒就是由雨水淹蓋爛掉的蜂巢而成的。後來傳入歐洲,古代人習慣自釀一個月份量的蜂蜜酒作結婚賀禮,用以養生、培育生殖能力等等,「Honeymoon」(度蜜月)就是由蜂蜜酒習俗衍生而成。Harry說很喜歡這個故事,「所以每當身邊有朋友結婚,我們都會送上蜂蜜酒,並在樽面畫上有意義的圖案。」訂製版蜂蜜酒上繪畫的圖案,都是他們與客人商議出來的,是獨一無二的特別版。蜂蜜酒也是他們辦工作坊時最受歡迎的產品,當他們講解完養蜂的基本知識,帶了客人近距離接觸蜜蜂,即場品嚐蜂膠上的蜜糖後,他們就會讓客人品嚐一下蜂蜜酒,那種蜜糖的香氣,混雜着酒精的味道,都令客人點頭讚好。
自此,他們費心釀製蜂蜜酒,是因為在香港,蜂蜜收成很依賴本地當季的天氣、開花狀態,產量浮動且稀少,「有時可以有很多(收成),有時可以一滴都沒有。」單靠蜂蜜酒賺取收入支持整個品牌,幾乎是不可能的。幸好上年他們的收成倘算豐收,春蜜共賣得300枝,冬蜜就有200枝左右,也算是在嚴峻時勢下的苦中一點甜。
令城市養蜂萌芽於港
以蜂蜜製品外,Harry背後也一個更大的計劃—在港推行居家養蜂。這是因為蜜蜂在全球的數量正在急劇下降,自90年代開始,法國蜂農首度發現大蜜蜂棄巢消失的現象後,蜜蜂數字就繼續以每年25%的速度減少,有歐盟國家的更曾一下子大減80%的蜜蜂。Harry 指西方社會研究後,就發現蜜蜂保育需要更多人參與養蜂業,甚至讓推行城市養蜂,才能成功。
同樣致力於養蜂保育的英國機構 Urban Bees,就在倫敦推行「野化天台」(Rooftop Rewilding) 計劃,他們在寫字樓、律師樓等等的天台裁種花草,再專為不棲息於蜂巢群落的獨居蜂設立「Bee Hotel」,讓牠們採完花蜜後,在細小的圓木孔間棲息,存放蜂卵,讓他們在安全的空間繁殖。
外國既有可行的案例, 他相信同樣可以在香港實現,故每一次工作坊,都會和參加者提到居家養蜂的計劃,「香港都有成功例子,例如在油麻地果欄附近天台,當時他們所得的蜜蜂比我們農場的質素更好!」因此一些居住在村屋,或者擁有天台等露天空間的參加者,如果渴望在家中的後花園飼養一群新寵兒的,都會主動向 Beetales 申請或討論各種養蜂技巧。那究竟增加本港的蜜蜂數目,對香港有什麼幫助嗎?就在 Beetales 的養蜂大本營新興農場,因為蜜蜂是為花朵授粉最主要的媒介,牠們就幫了附近的農夫們一個大忙,Harry指,「之前農場需要為花朵人手施肥的,我們養蜂之後,他們都可以減省這個程序,自然授粉的成功率更加提升了10至15%。」俗語所說「辛勤的蜜蜂」果然沒錯,自給自足可還奉獻別人。傳播花粉也釀造蜂蜜,甚至促進植物的多樣化,叫人又怎可不愛這種勤勞的小傢伙?
不負初心將養蜂技推及
說到創辦養蜂計劃的初心,其實是由一次非洲國家馬達加斯加旅遊而萌生的,當時Harry與另一位創辦人家聰到當地旅遊,並參觀一個專門培訓大學生工作技能的職業導向中心,他們在中心巧遇一些香港人,Harry憶述當年的經歷說,「他們毅然辭掉在港的工作,隻身前來到這裏傳遞所學以幫忙當地的人,確是很令我們感動。」回港後,Harry就一直在發掘些可以配合農業的副業,好讓有朝一日能夠將技能授予更多人,「基本上養蜂的技能可以沿用到世界各地,品種可能不同,但方法大致相同,而蜂蜜其實是我們其中一環。」他表示製造蜂蜜的各種產品,是想透過收入,用作支持養蜂這個計劃的資金。
冬蜜釀製酒開拓銷售量,但背後為的就是做好本地,以至世界各地的蜜蜂保育。那品牌的初衷到底是甚麼呢?他分享說其實香港的資訊比很多地方都要發達,希望可以此優勢,以「蜂蜜」幫助世界各地的人,讓知識像種一夥果實一樣,在香港甚至更多土地上萌芽。「在香港成長,我當然看過很多人會以自己所得的知識,只去為自己爭取更好的生活;但我也看過很多香港人,會很無私地,將自己所學的,奉獻予真正有需要的人。我希望所做的不只自己受惠,也可以將此推己及人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