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外之音縈繞心頭 馮穎琪、CMGroovy
人物專訪
香港動畫電影《世外》勢如破竹,除了入圍多個外國影展, 更榮獲在11月22日舉行,第62屆台灣金馬獎三個獎項提名--最佳動畫片、最佳改編劇本及最佳原創電影音樂。
電影自上映以來,本地票房頻頻報捷,引起大量關注和討論,無論是宏大奇幻的世界觀、輪迴因果及人性善惡主題、粵語配音及畫風,都為人津津樂道。不少觀眾形容,看到電影尾聲,百感交集的情緒湧上心頭,鼻頭一酸,不自覺淚眼汪汪。除了因為劇情動人,由周莉婷、馮穎琪(Vicky)及CMGroovy(CM)組成的配樂團隊,可謂功不可沒。
Vicky和CM以配樂的身分,回想關於《世外》的一切,同樣是一趟不可思、不可議的旅程。

埋班配樂的契機
時間回到去年九月,監製楊寶文(Polly)邀請Vicky加入配樂團隊:「本身我同監製Polly係朋友,所以一直都知道佢做緊《世外》,對呢個Project唔陌生,但收到邀請嘅時間,意味著要埋尾、衝線嘅責任,趕得切報外國影展。我唔想喺呢個階段,幫唔到佢仲製造其他問題,所以我要確保佢知道兩件事--第一,我未做過配樂;第二,我需要一個同我建立咗信任、溝通嘅戰友一齊做,於是我搵咗CM。」
二人加入時,配樂團隊另一成員,台灣音樂人周莉婷其實已做了部分配樂,令二人更放得開,根據已有音樂基礎,構建世外的世界。有趣的是,當時的《世外》在後期趕工階段,仍然是「甩皮甩骨」的半成品,相當考驗二人的想像力--
CM笑說:「當時好多嘢未畫好,可能有幾秒完整,突然有個蠟筆嘅小鬼,有個箭咀,標示場戲做緊乜,之後幾秒可能係白色,我哋就要問返導演,呢個位其實係做乜。」雖然如此,二人在看片階段,已抓緊一些重要的感覺,作為配樂的輪廓。

配樂的角色
即使看的是未完成版本,CM已被電影的殘酷震撼了:「就算啲畫未完成,當中嘅場面,睇完係會唔舒服,亦有啲擔心唔知點處理,點樣將情感用音樂去表達⋯我諗起有個前輩同我講過,配樂就係要交代畫面、對白、表情冇交代嘅嘢,呢啲睇唔到聽唔到嘅,就用音樂去賦予佢。」
回想起整個配樂工作,Vicky則以「建設性」來形容:「我係一個鍾意諗Big Picture嘅人,而動畫嘅嗰個Picture,更加要一步一步搭建出嚟,如果係拍出嚟,都會有Ambience嘅聲音,但係動畫真係由零開始,每一個聲音都係設計,冇聲更加係一個設計,所以我哋每個場景都好似一個獨立世界,砌完一個又一個,再將佢哋連接。」

框架下展現美學
《世外》配樂既能牽動情緒,讓觀眾感受角色的處境,亦能推進故事的發展。CM提到,導演早有清晰的藍圖:「導演好好,有個好長嘅表,列咗重要嘅場面,個Chart油晒唔同顏色,有大有細,畀我哋感受個起伏,仲講明有咩角色出現,佢哋會做乜,同埋最重要佢想表達嘅情感係乜⋯咁我哋可以喺框架裡面,擺我哋對場面嘅睇法,同埋聲音嘅美學。」導演最大的要求,是要避免音樂有年代或地域的指向性,變相鼓勵二人更大膽投入不同元素,令配樂自成一格。
問到二人最深刻的配樂選段,Vicky認為是電影開場及古蘭的部分:「開頭要想像世外係一個咩地方,其實我未去過都答唔到,可能好靚,可能有啲Mysterious,可能有啲時空上嘅轉移,於是我諗到一個字--Mind-bending,扭曲嘅感覺,於是搵咗啲似String,但又唔肯定係唔係String嘅聲;另外就係交代古蘭身世嘅部分,我想用比較Melodic嘅方式進入情感,講一個悲慘嘅故事,就用咗Cello(大提琴)嘅哭訴,但唔係要聽落好慘,反而想個音樂陪住大家,同古蘭同步,一齊了解真相同成長。」
CM則提到黑天與段兄人鬼打鬥的一幕:「團隊好早已經定咗,最後打鬥重頭戲係由威哥(王建威)負責,中間呢幕打戲本來亦唔知係唔係我做,但係我嗰時真係好想試下,就算有好多幕要趕工,我都用咗一晚起初稿,等第二日開會畀大家聽,結果個反應都好正面,再聽大家意見修改完,就變成而家呢段,我自己都好鍾意。」

音樂映照內心
不少觀眾看畢電影,聽到陳健安主唱的《如果世外見》,那些畫面和情緒又再湧現,原來這是Vicky和CM的主意,Vicky指:「其實呢首歌,同片尾曲係同一首歌嚟,亦係我哋暗藏嘅密碼。當時我睇咗呢部戲好耐,有好多情緒要宣洩表達,所以導演分派完工作,我三日後就寫起咗。」
Vicky分享了關於這首歌的一段趣事──當時她把Demo交給Polly,Polly說她聽得哭了,但這部戲並不想要愛情歌。Vicky想了想,叫Polly再聽聽,其實這首歌沒有一句講愛情,這只是Polly自己的聯想。如果你想著親人,這首歌就是關於親情;如果你想著朋友,這首歌就關於友情。結果Polly再聽,恍然大悟:「呢首歌原來冇Context,每個人都能夠代入,只要你放自己入去,就反映到你原來最缺失嘅係乜。」
《世外》其中一個重點,是要解開人世間的心結,那音樂是否解開心結的鎖匙?Vicky說:「我好多時都係寫自己感受,所以寫到隻歌出嚟,可以話係嘗試拆解自己嘅心結,但係唔會寫完就冇咗個結。不過有啲聽眾聽完首歌,會話首歌幫到佢去感受自己需要嘅嘢。」這份超越言語的心領神會、靈魂隔空共鳴和被理解的感動,也許正是音樂對人類的重要性。

一往無前的信念
訪問尾聲,提到觀眾對配樂的肯定,二人笑指準時完成配樂工作已是萬幸,沒想過會有這樣的迴響,他們始終謙卑,歸功《世外》團隊:「以我理解佢哋一路走出嚟嘅路,我會話呢個團隊嘅精神狀態,一定係只會向前,個熱血嘅程度係,只要我哋放最好嘅嘢落去,配合到個作品,個團隊會帶我哋去到好遠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