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ANS專訪:歌迷的自我修養

追星這回事,一向評價兩極。投入其中的追星一族,不論為心愛之人投放多少心力,都仍然在所不惜,甘之如飴;至於未嚐過追星滋味的旁觀者,也許則覺得是浪費時間、倒錢落海的不智之舉。幸與不幸,從來是自己說了算。不論外間幾多反對我愛你的聲音,歌迷在追星期間所獲得的滿足感,全都屬實,毋庸外界質疑。

趁著這次討論幸福,我們請來數位fans,分別是喜歡林家謙的阿撻、喜歡Alton、Anson Kong、Tiger @MIRROR的華仔、喜歡林家謙與Ian、Jer @MIRROR的阿慢,以及喜歡阿蛋 @Lolly Talk的熊仔,與我們分享站在台下的各種快樂與感動,以及歌迷的自我修養。

成為應援站哥站姐時

這個年頭當fans,不止入場睇show、買唱片、舉燈牌手燈咁簡單,更會花心思做應援、寫文章畫圖、拍片又剪片,遇著頒獎禮季節更要上街拉票⋯⋯集齊十八般武藝,可能為了被台上的他留意多一眼,可能想讓更多人知道他的好,更有可能是根本不為什麼,單純用愛發電,想要把平常不易顯露的滿腔熱情,通通以自己擅長的方式發射出來。

華仔、阿慢、阿撻與熊仔,四位均擁有自己的IG應援專頁,分別有接近甚至多於萬五人追蹤。他們創建專頁的起點,主要是為了自娛,想不到越搞越認真,無心插柳地紀錄著自身的「追星史」——

「有時候我想share佢哋嘅相同post,我覺得好靚仔但冇人明,你知啦追星女好需要情緒價值!身邊嘅朋友俾唔到我,咁不如開個追星page。」身為「畫手」的華仔,經常在IG發佈有關MIRROR的插圖畫作。自小喜歡畫畫的華仔,疫情期間因著無聊,隨便點開MIRROR的綜藝節目,誰知一看愛上,便在平日繪畫原創插畫以外,多了繪畫fan art的習慣;後來更自發印製、或與各fan club合作推出應援,自娛的同時亦與其他fans同樂。

搶唔到演唱會飛、撲唔到唱片,應該是眾樂迷共同的痛,這也是阿撻當初創建專頁的契機:「當時出緊《(seven)⁷》(林家謙第二張個人專輯),覺得一定得好少貨,嗰一刻我諗,我買唔到,人哋都買唔到⋯⋯所以我就開咗個page,喺銅鑼灣過緊馬路去CD Warehouse嘅時候開嘅,之後見到有碟就喺page同大家講聲。係冇咩深思熟慮過,亂嚟。」阿撻笑說,起初並不打算創建專頁,不過一次偶爾在個人IG寫下「矯情」文字,卻被林家謙本人看見及轉發,引來身邊朋友的好奇及討論,她才想在現實生活隱藏自己的「迷妹」一面,把熱情全部安放於專頁內,亦定期為大家整合活動資訊。

現今樂迷除了關注歌星動向,更會留意歌曲或演唱會的背後故事。對阿慢而言,有了fan page作分隔,她更容易向幕前幕後提出問題或進行討論:「我用真人account去幕後、樂手IG留言,話你真係做得好好呀,件事好似好奇怪,但當你套咗一個追星族、或者支持者嘅身份,佢哋就會覺得呢啲留言係sweet嘅、順理成章嘅⋯⋯睇落會合理啲。」至於熊仔,由於本來已有拍攝剪接的技能,開設專頁除了自娛,其實也希望替偶像出一分力:「佢哋(Lolly Talk)可能冇太多資源去做宣傳,所以我作為fan,就純粹想行多一步⋯⋯想contribute到一啲嘢,幫手keep住有嘢發生。」

追星追出幸福感

仰望偶像的方法層出不窮,沒有既定標準與量度方法,唯有追得快樂才是正解。有人喜歡loop歌買周邊,有人期待到現場近距離接觸、歡呼吶喊,也有人偏好努力做好推廣工作,讓更多「街客」感受到歌曲的誠意。「我覺得每個人都喺自己嘅追星歷程裡面⋯⋯好似沙漏咁累積緊一啲嘢,呢啲係追星會帶嚟嘅幸福感。普通睇show已經好開心,如果你參與更多,就會得到更多嘅開心,但你唔參與係咪有問題呢?唔係㗎喎,聽完歌睇完show其實都已經收穫到幸福感。」

阿慢接著分享,自己偏好富有故事性的演出與創作,因著社交平台,創作人與樂迷的距離拉近,因而能夠了解更多作品背後的思想碰撞——

「要視乎唔同人唔同作品,如果係林家謙,佢好鍾意大家用自己嘅方式去解讀故事;周耀輝嘅詞都係咁,都係希望大家可以自行想像;但如果係林夕,佢本身嘅佛學、文學底蘊好強,有時啲嘢放咗入詞,而我咁啱睇過相關嘅文章或內容,就會發現原來有呼應到,或者產生共鳴;至於MIRROR成員嘅作品,如果係佢哋自己填詞、作曲嘅話,就可能要透過電台訪問去了解,或者自己去搵同前作之間嘅關聯。」鍾情於數位歌手的阿慢,把聽歌睇show形容成「解謎遊戲」,不同歌手的作品,自然要以不同攻略去破解,假如在拼拼湊湊間覓得多一分線索,便會成為幸福感的來源。

「無論係追星,定係鍾意其他嘢都好,其實你鍾意佢,某程度上都係完成緊自己,滿足自己好想去做嘅一件事。」回望阿撻的追星歷程,最初始於小學,其後亦因此一直醉心流行文化與文化研究:「我想強調呢件事(追星),唔係單純只有我付出,佢都有令我創造同拎走好多嘢。」無論是因著追星而認識,後來漸漸成為好友的友誼、與偶像的互動,還是從中學到的不同技能,都使她在這個離散世代,覓得一些難能可貴的連繫、一種共同語言,以及一個可以傾注情感的對象:「無論呢個社群你熟定唔熟,但起碼好似有一個同路人。就好似我見到你著利物浦波衫,我就知你係同路人,呢個係我幾想追求嘅感覺⋯⋯如果鍾意埋同一粒星,仰望緊同一個人,就好似更加有相連嘅感覺。」

訪問當日,是熊仔前往日本看Lolly Talk海外演出的前一晚,他直言追星追久了其實會產生一種奇幻感,也可能演變成一種精神寄託。熊仔剛「入坑」,便遇上Lolly Talk邀請歌迷一同拍攝〈七姊妹星團〉MV,縱然當時是通宵拍攝,但那個一起等待、一起捱眼瞓的晚上,實在是一世難忘的獨特回憶。後來,熊仔間中與其他粉絲專頁合作,一同舉辦實體應援活動;為心愛之人付出固然熱血,但最為幸福的,仍然是見到歌星親自到訪打卡,或是用心回信:「係真係好感動,因為其實我都係一位好渺小嘅fans,但佢哋仍然會見到。」

追星這件事,本質也許很簡單,未必需要太多高深理論支撐。就華仔而言,只要僅僅看到歌星的新動向,便足以樂上半天:「我自己就好簡單,嗰種幸福可能係你學業或者工作好攰,然後打開IG,就見到偶像post咗嘢、見到Alton開緊打機Live,就覺得好開心。」華仔又言,追隨偶像的同時,個人成長也是不可或缺,例如當你留意到他轉了曲風,那自己變相也認識到一種全新的音樂風格、樂器,或是舞種。正所謂「追星使人進步」,華仔一路追星,一路習成剪片、設計、調色等技能,與其說追星是單純仰望光源,倒不如說是隔空結伴成長,在不知不覺間建立更成熟的自己。

追星與現實在天平兩端?

生於這世代,有時難免需要一道逃生門,以供暫時逃離現實,讓自己有機會喘口氣。有人選擇做運動,有人選擇看電影⋯⋯而他們四位,恰巧都選擇了追星。

「我覺得可以令我喺現實生活有一個逃離出口同空間。你拎住演唱會飛,就會諗住我今晚有得睇show啦!我要準時收工!會覺得有嘢係值得你去期盼同期待,呢件事對我嚟講好重要。」華仔如是說。至於自認「花心」的阿慢,則言她現階段的興趣的確是睇show,除了「本命」的演出,其他感興趣的演出也會通通進場支持;再加上平常喜歡看電影與展覽,這樣說來,其實不單是追星,而是應該說成「娛樂」這件事,佔據著她生活的最大部分:「其實的確係幾花時間,但我覺得都係一種生活嘅期盼。而家啲人成日講Work-Life balance,你平衡完,
剩低嘅時間其實就係追求快樂,只不過而家我嘅快樂來源就係娛樂;可能將來當我有其他追求嘅時候,我就會拎呢啲時間去賺錢。(笑)」

阿撻回想,起初想把現實生活與追星分隔得遠一點,為免尷尬,亦想向身邊人隱瞞應援專頁的存在,可是朋友還是很快便發現了,最後演變成互相陪伴大家,去追各自的本命:「我試過幫朋友舉MIRROR成員燈牌,好得意,一齊投入追星。」她又分享,由於工作需要,她很熟悉作資料分析及整合,於是嘗試實踐在應援方面,例如與其他fans一起聯絡台灣的CLS(林家謙歌迷暱稱),進行台灣市場的資訊搜集,了解歌迷是何時、以何種途徑認識林家謙,還有希望他與什麼台灣單位合作等等⋯⋯「其實好想俾林家謙知道,有人支持佢,或者佢有粉絲都唔係一種僥倖,因為原來真係有好多唔同地方嘅人,因為唔同緣故而聽過佢歌⋯⋯想話如果佢有心想衝出香港,唔知呢啲可唔可以俾到少少信心佢。」

他們的最喜愛歌曲

在這個平日的下班時間,本以為這四位歌迷難免會帶著半點倦意,可是不知不覺間,大家談了很久很久。大概是因為每當我們談起心愛之人、所愛之事,眼裡總會透著光,滔滔不絕。

來到訪問尾聲,筆者好奇四位各自最喜愛的一首歌,他們認真思索了一會,隨即繼續娓娓道來——

阿撻:「我嘅人生之歌係〈特倫斯夢遊仙境〉,我想呢位特倫斯,可以繼續夢遊仙境。我覺得呢份歌詞好跳脫,好反映到我嘅心情,好想去做呢樣嗰樣。同埋好反映到我心目中嘅佢,或者佢個人本身係點樣。希望佢可以繼續做自己,迷上荒謬。」

華仔:「我最鍾意Alton嘅第一首solo歌,〈道路使用者的有型守則〉,呢首係《勁騎26》裡面嘅主題曲,係佢自己填詞。呢首歌我係開心又聽唔開心又聽,陪我過咗好多個低潮,有時覺得deadline好辛苦,我都係聽呢首歌⋯⋯你哋有時間都可以去聽,就會明白我點解會咁鍾意,因為佢真係俾咗好多力量我。總之每次唔開心,我一定會先聽呢首歌。」

熊仔:「我會揀〈數到十〉,其中一句歌詞我好鍾意,『能撐多遠/多不死心 /就撐得多遠』,呢句除咗係佢哋嘅歌詞,亦係呢一年入面支撐住我嘅一句,因為真係好多嘢都唔容易,但如果堅持多一陣,可能就會有啲新諗法,然後可以繼續撐落去。」

阿慢:「我想三位歌手都各揀一首!(笑)我最鍾意嘅都係〈特倫斯夢遊仙境〉,因為呢首歌其實係我啱啱入社會之後,對我人生好重要嘅一首歌,裡面有一句『我眼𥚃/有峻嶺/有大海/看到了/去到了/從此不再歸來』我覺得呢種好豁達嘅心境,同埋嗰種好似企喺山嶺之巔,去俯瞰一切嘅嗰種狀態,我係好鍾意⋯⋯但如果心情唔好嘅時候,我會對自己講嘅嘢,可能就會係Ian嘅〈地球上的最後一朵花〉,最鍾意嗰句係『烽煙不會永久侵佔這一章/微光終會遇上』,呢個係描繪緊一種好低迷,但你要相信身邊依然有光嘅狀態⋯⋯然後如果真係有時要鼓起勇氣嗰陣,我就會聽Jer嘅〈迴光物語〉,佢最後一句係『最後我/石破天驚/來全力粉碎/新與舊/星宿/同創造/一刻天荒和地老』,有種去到最後,用盡全力去爭取一件事,或者去打破一啲嘢嘅勇氣喺入面。我唔同時間都會想聽唔同嘅歌,每位歌手都有對我嚟講好重要嘅作品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