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「天然邊」製作環保木家具 《MADE》藉「香港樹」推廣在地木工藝

香港市區裡的樹木真是命運坎坷,不是被雨打風吹倒,就是因投訴而慘遭連根拔。這些曾經作為社區風景的美好樹木,被砍掉後多視作垃圾直接送往堆填區,白白浪費了一身木料木材。幾年前颱風山竹襲港,木工團隊《草途木研社》自發上街清理榻樹,並回收廢木製成各種傢俬家品,讓香港樹木擁有了二次生命融入家中。五年後的今天,團隊正式成立自家品牌《MADE》,希望能進一步通過作品說話,主理人YANARTHUR最近更推出了「天然邊」(LIVE EDGES)系列,繼續人棄我取的環保精神,以手作木工藝呈現「香港樹」的特色與美學。

以「天然邊」說香港故事

走進《MADE》位置土瓜灣的工場,展覽廳裡面放滿了各色各樣的木製傢俬家具,大如木櫃、木架、木枱,小至木椅、木盤、木碗、木杯⋯⋯每一件木器的前生,其實都是大家日常在街上看到的香港樹木:樟樹、血桐、龍柏、銀合歡、白千層⋯⋯當它們被強風吹倒,或因城市發展而遭砍掉後,只有少數能被他們回收,運到這個工場製成木器。「所謂的『香港樹』,並不只限於本地的原生樹種,而是很簡單,所有在香港生長的樹木其實都是『香港樹』。可是在市區裡生長的香港樹,命運就很坎坷,但坎坷的命運,卻又同時成就出它們獨有的木材特色。」YAN形容這些樹的特色就是全部都長得很「扭曲」。「因為樹木是向光而生長的,但我們的高樓大廈都把陽光遮擋了,所以它們只能扭曲自己的樹技樹身往最光的方向生長,掙扎地求存。所以用香港樹造出來的木製品,全部都擁有很精彩的曲線。」

當然要採用這些扭曲的木來製作家具絕不容易。「首先要辨別哪種木能用已經不容易,因為不是什麼木都適合用來造傢俬;就算找到適合的木,也要先經過蒸煮除蟲,才能落手動工,只要有一塊木有蟲,很快就會蔓延至整批木,想省點功夫也不行。」ARTHUR更解釋道,原來傳統木工只會取樹芯來造,因為樹芯的木料顏色平均,木紋順直,木質也更堅實穩定,所以嚴格來說,以前根本沒有人會用香港樹來造傢俬。「眾所周知,城市裡的樹基本上只是一個盤景來的,它的根永遠沒法抓緊石屎路面下的泥土,所以每逢打大風很多樹都會被吹倒。亦即是話,香港樹的生命大都不長,樹芯還未來得及長大擴張,它可能就完了。」

為了生存,香港樹只能扭曲地成長;也因為命短,所以樹芯普遍弱小。但這些「缺陷」卻對YANARTHUR帶來了共感。「正因為木紋扭曲,成了曾掙扎求存的證明,我們香港人不都是這樣嗎?這些曲線其實也很美啊!而且如果只取樹芯來造,那麼可能有三分之二的邊材料就會浪費掉,我們為什麼不可以試試拿來用?」坐言起行,結果就有了「天然邊」這個項目。「我們希望通過『天然邊』,講一個關於香港樹的故事,也是一個關於香港這個城市發展的故事,更是關於我們每一個香港人的故事。」

由認識香港樹到木工藝的傳承

傳統木工,並不認同「天然邊」,但每個人對美的詮釋卻可以不一樣。當《MADE》的團隊發現香港樹的「天然邊」能呈現出獨有的本土特色,它便有了美的意義。而這也是YANARTHUR一直想做的事:如何透過作品,推動在地木工藝的發展。YAN說:「以前當我們還是《草途木研社》的時候,並沒有要做一個品牌的想法;都是以教班為主,或倡議一些社會議題,結果給大家的感覺,就像一間NGO。但這兩年我們開始思考香港製造的意義,我們是不是可以再進一步,通過我們造的家具,向大眾傳遞我們的想法和理念?」ARTHUR補充:「我們想宣揚的,其實就是木工藝。而通過木工藝品,我們又可以怎樣講出一個怎樣的香港故事?這便是我們成立《MADE》的原因。」所以,這個《MADE》是「MADE IN HONG KONG」的「MADE」;也是已經造好了,作品就放在大家面前,等待著你去認識、閱讀,和感受。

「說到木工藝,大家好像很熟悉,但其實又很陌生。因為香港以前曾出口很多木傢俬,我們有很多很厲害的木匠。但隨著中國這個生產大國的崛起,很多本地的師傅都變成了只能做安裝做裝修,所以感覺上很多工藝和技術都沒法再實踐出來。不過實際上,這些手藝並沒有失傳,因為只要你打開YOUTUBE,什麼都可以看到學到,所以香港失落的只是木工文化。而我們現在想做的,就是想把在地的木工文化一點一點地延續下去。」YAN接著說:「這一點,跟我們對香港樹的認識也很相似。我們每天都見到這些樹,但其實我們並沒有真正認識它們。一直以來,大家都太習慣使用進口木,因為太常用了,我們都很熟悉這些木的特性,知道可以用來造怎樣的結構。但對於香港樹,我們真的不怎了解,不知道哪種木的質地較為紥實可以承到幾重。所以在造『天然邊』時,我們主要把香港樹的木材,用在一些不會影響到結構的位置上,譬如是櫃桶面、茶几面,又或者造成一些裝飾用的木雕畫,盡量把香港樹木的美放出來。」

YANARTHUR最終想做的,就是建立起一個香港樹的「木資料庫」,因為香港樹其實有成幾百種,每一種樹木的質地都不同,只有通過木匠們不斷地用香港樹木去製作家具,才可以試驗和紀錄到每一種樹木的優點和特色。「這是一個很長遠的工作。但正因為長遠,我們才可以長遠地一直做下去,和大家一起成長。『天然邊』只是一個開始,我們也歡迎更多工匠一起加入,慢慢豐富這個木資料庫,讓每一棵香港樹,將來都能被好好認識,好好運用,真正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份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