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次在銀幕上看到銀河映像標誌出現在電影片頭,難免頓時肅然起敬,那份期待是難以言喻的,全因「銀河」中總是充滿驚喜等待被探索。《命案》是鄭保瑞首次以導演身份與編劇游乃海合作的作品,貫徹銀河映像「痛苦的浪漫」格調,配以鄭保瑞的暴烈和殺性,呈現出人與命運角力下的擇善偏執。
認命不認輸
《命案》故名思義是場凶殺案,與此同時也圍繞「命」這個主題發展,講述命理大師(林家棟飾演)與茶餐廳少東(Lokman飾演)抵抗命運的過程。茶餐廳少東代表慾望、命理大師代表瘋癲,都是人性不可劃缺的一部分,游乃海說這兩個角色是難寫的,都是喪心病狂,除了要把兩個角色推至極致,也要再引出他們「善」的一面,「編劇時我會將自己放進去,理智總是很脆弱,兩下子就倒塌了,就有了最後天台那一幕。」他續說,鄭保瑞就是可以將某些元素「砰!」一聲打上天花板,所以整齣電影圍繞著人性卑劣與慈悲、都在毫不留情地試驗人性。那《命案》中殺的是誰?「殺性」如何成為扭轉命運的鑰匙?
《殺破狼II》和《智齒》鞏固出鄭保瑞暴烈的殺性,但這次卻有點不同,他形容開拍《命案》的頭一、兩場時,確實有一種凶險在其中,但慢慢發現不能用以往的手法處理,「不能將我以往放大的那種『殺性』放入《命案》中,這次反而多了一種關心在裡頭,會想到底要否去救這個角色;以『殺性』來說,殺極有個譜。有時這些極端的角色很容易就會演得過於盡情,一盡情就會少了一種人的味道,所以現場調較得最多就是那個力度。」命運將惡性賦予人類,我們應該去擁抱這份天性,還是盡力尋找向善的可能?殺性下展現出人性的劣根面,當「惡」被赤裸供出時,「善」也會相隨出現,眾生在兩極間安身立命。藉《命案》殺出人性,然而下刀與否,從來也是眾人自身的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