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食作畫,以畫療癒 歐陽應霽最感COMFORT的飲食文化語言

根據《劍橋詞典》的定義,COMFORT FOOD是指:「當你感到悲傷或憂慮時想吃的食物。通常都是甜食,或是小時候吃過的食物。透過進食這些食物,使自己感覺被療癒。」如果「療癒」才是重點,那麼除了食物之外,能夠把那個感到悲傷或憂慮的自己拯救回來的方法其實還有很多種。或許創作也是其中一種方法,當然因人而異。歐陽應霽(阿齋)最近開始了一個名叫《SIK6 ZI6 GEI2食自己》的「飲食語言文化檔案計劃」,以手繪漫畫的藝術形式,為各種與飲食文化相關的粵語方言,配上色彩斑斕的畫面;在保育文化的同時,又能使每句廣東俚語都嗒落有味。但之於阿齋來說,經歷了這幾年的社會動盪後,他其實更渴望可以通過這個項目來「療癒」自己,或許甚至「療癒」到香港這個城市。

食物和繪畫都能帶來療癒

這幾年,香港人經歷了各種傷痛,阿齋的父親歐陽乃沾更在去年離世。人到中年的他頓感時間無多,必須重新振作,找回自己的初衷,好好開展人生的下半場。於是在今年年初,阿齋把STUDIO搬到荔枝角,亦把父親的數千張作品、藏書、筆記簿等從舊居搬了過來;同時也開始了他的《食自己》大計。結果在短短3個月之內,便完成了36幅作品,並在PMQ舉辦了此項目的首個展覽「食住上」;到了7月,他再次完成了18幅新作,於中環LANDMARK舉辦了第二個展覽「食硬你」。這次除了以漫畫配對廣東飲食俚語外,他還邀請了本地品牌《白蘭樹下》合作,推出了一款「咸濕」味道的雞尾酒,在漫畫、俚語、飲食之外,再進一步結合味覺,除了眼睛之外連舌頭也可以好好品嚐。

「對啊!這次真的有曬冷的感覺。當時感到時間有限,所以想到什麼就要實行。而漫畫、飲食文化、粵語,這三件事早與我相處了幾十年,這次突然想到其實可以將三者連結起來,變成一個長期的創作項目。我想真的是時候到了。」作為一位飲食文化研究者、漫畫家、設計師、電台及電視節目主持人,阿齋的創作面向一直以來都十分豐富,難以用一種標籤就能界定。而這次《食自己》計劃,無疑是將他半世人的經驗,來了一次總結與再呈現,然後發現自己原來仍然充滿活力,生鬼又風趣,跟我們的廣東話一樣。「一開始可能是一時衝動,但做落去就知,你要調動自己所有的經驗與能力,讓事情可以持續地進行。因為單是與食相關的廣東俚語就有300多句,要全部畫出來可能需要三年、五年、十年。」

阿齋預計一年至少要完成四組「作品」,而為了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,他會好有紀律地定時做運動,以保持健康的身體狀況。遇到想不通的時候,便好好去睡一覺,或是到附近的茶餐廳,吃一碗濃厚的花膠雞湯米粉。「剛搬了來荔枝角,便開始EXPLORE周圍有什麼能SUPPORT自己的飲食。我發現這個區的茶餐廳都很有趣,他們都有各自的招牌食物,可能某家的咕嚕肉做得特別正,某家的西多士好掂,而《連文記》的花膠雞湯米線就一直是我的最愛。」阿齋憶敘述初初搬到荔枝角時剛好是冬天,特別覺得需要些溫暖的食物。於是第一次踏進《連文記》,見到餐牌上有這一碗湯米,就順理成章地點了來試食。「當我見到這碗湯米時,真的有被震驚到。碗裡有一整隻雞髀和很厚的花膠,幾乎是看不見底下的米粉,雖然它並不算十分便宜,大概七八十元,但你會覺得其中一種愛自己的方法,就是間中食一碗這樣的花膠雞湯米。」

識飲識食又識煮的阿齋說,自己的COMFORT FOOD可以分成兩種,一種是在外面吃到的,像這碗花膠雞湯米粉;而另一種則是在家裡吃的。「我永遠都記得兒時家中老傭人,每當我生病快要痊癒時,都會煮一碗糯米麥粥給我吃。因為病的時候只能吃白粥,所以當我吃到糯米麥粥時,便知道自己快要痊癒,可以多吃一點糖和糯米。」直至現在,只要他想吃,就會自己煮,而味道跟往時幾似一模一樣。「好喇,如果食物是這樣,那麼畫畫能否同樣帶給我療癒的經驗呢?其實我也畫了幾十年,那這個療癒的經驗很漫長,但可能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,尤其是近幾年,我們都經歷了這麼多,當我們不知道該如何走下去的時候,我想你的內心會告訴你,你需要重新運用一些自己內在的,把一些本身便存在的東西再次挖掘出來,然後開始重新練習,把能量集中,一步一步再做過。讓自己找回童年時,或是這幾十年間自己最好的狀態。因為我們都需要自救,假若不這樣做,便有可能會走錯路。」

阿齋說,3個月前當他把第一次展覽所有作品包好,準備從STUDIO送往展場的時候,他突然哭了起來。「當時,我太太問我發生什麼事,我告訴她,我完成了這些作品,假如父親能看到的話就太好了。太太回應說:其實爸爸一直都在睇住你!我聽後哭得更厲害。因為那一刻,我才認知到自己一直在這個空間裡作畫,其實父親的所有畫作都在身邊的畫櫃裡,他就像在看著我創作。我一直沒有太認知到這件事,直至我完成那批作品,才突然發現,我們所說的所謂傳承、所謂父子之間,或者是創作人與創作人之間,一些微妙的連繫,原來就是這樣的一回事。」因為畫畫,他療癒了。也因為相信父親一直在看著,所以驅使自己要很認真地將《食自己》這個計劃一直做下去。

漫畫是最高貴的也是最賤的

每個人在最困難的時候,如果能夠與自己的內心保持對話,往往都能夠捱過這些苦難。進食是一種方法,創作也是。而最令阿齋感到COMFORT的創作方式,就一定非漫畫莫屬。「我覺得現在自己做的事,其實是在重新定義何為漫畫。因為我們都是看漫畫長大的,作為一種很重要的成長經驗,自然會把漫畫的精神,投放在自己的創作之中。所以,無論我們是在繪畫、做雕塑、拍電影、寫文章、唱歌,以至釀酒也好,其實都離不開漫畫。甚至乎,什麼都可以是漫畫。」就像他在其著作《我的天》一書中所說:「漫畫是最高貴的,但漫畫也是最賤的。」它可以存在於很崇高的殿堂級的位置,但也是賤到街邊有人隨意畫兩筆都可以稱作漫畫。所以漫畫的範圍很大,「睇你點睇」。而現在阿齋在做的,就是想「睇我自己點睇」。

「其實我覺得創作,無論是我以前讀設計的時候,有一個所謂的設計方法;到我做電台的時候,如何鋪排一個節目的起承轉合;再到後來從事多了與飲食文化相關的事,便會發覺到菜市場買菜,然後回家,有自己的步驟,把食材變成你面前的一道餸菜;以至回到畫畫,你把所有顏色、所有工具展開,如何組合成一件作品,這一切一切都有很多相通之處,甚至我覺得是同一回事來的。所以,當你能夠把事看得通透,亦能投入其中之後,可能煮好一頓飯,朋友吃後感到快樂;或是我畫好一幅畫,在畫展裡大家感受到當中的能量,走過來擁抱我,我都覺得是同一回事。」又或許這樣說,因為我們在香港這個環境裡長大,其實身邊有很多生活內容,或是文化現象,都具有某種地域上的共通性,而所謂創作,就視乎我們能否看得通,並主動地把它們連結起來。「最重要的是,我們自己要有一個觀點,有一個想法,或者有一種做法,去令到這件事具有指向性。」

將漫畫與廣東俚語結合,再扣連至整個飲食文化,阿齋的作品所呈現出來的觀點就是香港這個城市獨有的溝通能力,以及其豐富的可能性。然而,如果我們不再重視這些俚語,它們便將會慢慢消失,所以他希望尤其是年輕一代,能通過他的作品,重新對廣東俚語產生感覺和想法,繼而再次進入到這個語言文化環境中。就像他在《香港味道》裡所曾說過的一番話:「因為一切過去了的,意義都只在提醒我們生活原來曾經可以有這樣的選擇那樣的決定。來龍去脈,本來有根有據,也許是我們的匆忙疏忽,好端端的活生生的都散失遺忘七零八落。僅剩的二三分,說不定就藏在這一隻蝦餃一碗雲吞麵那一杯奶茶一口蛋塔當中⋯⋯如此說來,味道也是一種載體一個平台,一次個人與集體、過去與未來的溝通對話的機會。要參與投入,很容易,只要你願意保持一個愉快的心境一個年輕的胃口,只要你肯吃。」

是的,味道是一種奇幻又實在的東西,COMFORT FOOD如是,文化如是,香港亦復如是。只要大家還想繼續吃繼續講,它便能繼續活下去。

INTERVIEW & TEXT BY NICO TANG
TRANSCRIPT BY JENNY CHAN
CAMERA:LAU HO CHUNJOFFE CHEUNG
VIDEO EDITING:LAU HO CHUN
PHOTOGRAPHY:KAYAN WONG